找到相关内容84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宋诗中的禅趣

    禅趣诗: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曹山本寂 焰里寒冰结,杨花九月飞。泥牛吼水面,木马逐风嘶。杜甫诗 水流心不意,云在意俱迟。宋人诗 长说满庭花色好,一枝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953996.html
  • 佛心即‘空’

    本无树﹐明镜亦非台﹐本来无一﹐何处惹尘埃’中对‘空’的开悟而得到五祖弘忍的‘衣钵’。因为这‘般若(空)’的智慧﹐正是‘佛心’的显现﹐所以‘人心’只要悟到了‘空’的境界﹐就可通‘佛心’﹐本需经过修为才可...﹐只要‘开悟’就可‘见性成佛’﹐宗教方面的修为并不重要﹐最多只有辅助性的作用而己。所以﹐禅宗的‘见性成佛’就抛开了本来的‘宗教性’而走上了‘哲学(心学)性’的一面﹐但其它的宗派还执着于‘宗教戒律’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14256280.html
  • 五祖寺与禅

    之偈“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”。让他再作一偈,神秀苦思数日,未再作。此时慧能还是寺内一个身份很低微的僧人,他请人代其在廊壁书一偈,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,弘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056742.html
  • 禅的内在特色

      禅的内在特色   (1) 禅是见性法:蒙尘的镜子、拭之,镜子就露出本色、放出光明,如果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那么,何处惹尘埃,没有尘埃,何必去拭之。因此,禅可以不假何物,不必拐弯抹角,而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。  (2) 禅只接触事实:禅不须任何解释,不诉诸啰啰嗦嗦的陈述,不作归纳、推理,总是直接接触事实。是一种经验、感受,而非一种知识。  (3) 禅是第三只眼:禅是不假任何去了解世界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4656886.html
  • 渐修与顿悟

    "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"这大概是中国最有名的一首佛偈了吧?由这首偈,慧能大师得了五祖弘忍的衣钵,由这首偈,开创了中国独有的,流芳至今的南宗禅!(虽禅宗以达磨为初祖,后有慧可、僧璨、道信、弘忍为继,但其实真正开创禅宗并使其光大的却是慧能。) 曾几何时,对这首偈也是爱不释手,视若圭臬,不停吟颂。可经世略久,不禁竟有些疑问:难道"顿悟"真的是没有过程?没有量变,哪里来的质变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2358584.html
  • 禅与禅宗

    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忍以为得其禅之心要,故密授法衣,认可其嗣法地位。以后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;南宗主张识心见性,顿悟成佛。认为舍离文字,直探心源,闻言当下大悟,顿见真如本性才是修禅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2658587.html
  • 浅谈“偈颂”

      其二 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   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!--惠能   我们在听大德开示的时候,常常会听到“三藏十二部”、“十二部经”,就是指将三藏佛典的性质和方式分成十二类,在长行、偈颂...

    塞上云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1558777.html
  • 六祖故里 禅学盛会——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

    六祖故里 禅学盛会——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 本报记者 赵川东  粤西古城新兴,历史悠久,风物甚多。境内一山殊异,盘绕拱抱,状若卧龙,古称龙山。山腹清泉潺流不息,山下平展有池,曰龙潭。此地草木繁盛,风光秀丽,实乃一方宝地。  有道是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1300多年前,以一首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”的著名示法诗,从一介樵夫而成为佛门第六代宗师,并独树...

    赵川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2359055.html
  • 浅谈护法

    大家知道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佛、法、僧世所稀有,名为三宝,三位一体,密不可分。佛、众生本自一如。诸佛福慧圆满,常乐我净。奈何众生一念无明,沦溺生死,苦难不忍言说,于是,大圣无数方便,指示当人了悟现前不昧心性,“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,便获解脱。原来,灵山不在他处,宝藏无往别寻,佛法只是心地法门。  若证悟佛法,恰似六祖大师偈所说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559441.html
  • 禅门传法象征——衣钵

    的神秘领悟。禅宗六祖惠能的示法偈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惠能因这首法偈而得到五祖弘忍的衣钵,据此看来,钵之有无也不过是形式上的事,而其关键还在于是否开悟,所以,诗人在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459855.html